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可替代性高 文科毕业生干本行的愈加少

   日期:2025-05-04     来源:www.txchr.com    浏览:356    
文章简介:文科生不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位,是兴趣使然,还是现实所迫?近日,复旦大学发布的《2010复旦就业行业报告》中显示,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质流向的统计剖析数据,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有关性愈加低,特别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,...

  文科生不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位,是兴趣使然,还是现实所迫?近日,复旦大学发布的《2010复旦就业行业报告》中显示,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质流向的统计剖析数据,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有关性愈加低,特别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,毕业后,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。

  在不少文科生看来,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,每人网上就有一条状况被很多文科生转发:“上帝还是非常公平的:学生阶段,文科男孩好找女友;理科男孩不好找。毕业了,文科学生工作难找,媳妇就跑了;理科学生工作找到了,媳妇也就有了……”

  毕业生供大于求,对口职位收入微薄,已成为摆在文科生面前不争的事实。在对同学的就业建议中,《报告》中的每个院系也纷纷写道,“对于期望从事非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,要在大学学习期间提早做好其他专业常识的储备”,“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,重视外语水平的提升,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”,“充分借助复旦大学丰富的资源,研修有关范围的专业常识,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,并关注有关范围的实习与实践,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质”。

  职位稀缺,可替代性高:“大家能做的大家都能做”

  复旦大学2007级中文系的孙晓现在正在求职,她主要瞄准两个方向:一是媒体,二是事业单位和国企,如国有银行等。全班90多人,读研的约占一半,剩下的都要找工作。“一般到大三上学期,大伙开始迷茫,然后基本定下找工作或直研,找工作的人开始不断实习,直研的人开始继续修绩点和联系老师。找工作的也是要么外企,要么传媒,要么公务员,要么老师,都在艰难地找着。”

  “再高考考试一次我就考理科。”这是孙晓前不久看到班长改的msn状况。作为从理科转专业到中文系的学生,她自认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一样,对中文专业的热爱度非常高,但还是选修了一个经济学的第二专业,为找工作做筹备,毕竟中文专业对于找工作而言“太没优势了”。

  在大三决定求职后,孙晓找了两份实习的工作:先在某大型门户网站做了一个月的行政助理,又在一家行政机关担任了4个月的办公室文秘,随后,就开始专心致志找工作了。到现在为止,她投了十多份简历,包含七八家国企、一家民企、一家媒体、五六家银行,基本都是石沉大海。“媒体一年只招几个人;而在公司,文科能去的职位多是办公室文秘的职位,没技术性,角逐者也多,得到面试机会自然就非常难,所以就继续投着,没音讯着,现在在等银行,期望他们给我笔试的机会。”看着理科牛大家已有一些找到了工作,她心里有点着急。

  汪北辰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2008级硕士生,和他同专业一届的同学中,只有3个人选择继续读博。作为一名本科师范专业的学生,又读完了硕士,他虽然和班里计划找工作的另一些人一样,“仍处于混沌状况”,却非常坚定地不想当老师。

  “目前硕士的出路非常窄,去高校只能当辅导员,而且基本上只能是中西部;这是大家这个专业的特征所决定的,范围小,需要也小,而假如去专科学校,就基本没学术前途。”他所在的该专业处于全国顶尖水平,硕士生在2003年前,博士生在2005年前,有机会进入一流院校和科研能力强的单位,但近年来,因为高校更想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员,毕业生去一本高校的工作几率几乎为零。“至于高中,上海的高中老师收入是很好的,但一般只签两年,而且对于非上海生源来讲,不设门槛的学校也比较少。同时,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,历史老师需要量非常小,某种程度上讲,可以看作是一种运势的比拼,由于学校一方并非每年都需要进新人的。”汪北辰说。

  “大家除去做老师,一般只能考虑媒体、公司文职、政府部门,大家能做的那些工作没不可替代性,大家都能做。只须外语好、人活泛,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,进步空间会非常大,假如没,就是废物。而且大家平常接触的人少,训练少,与经管类专业相比,交际的能力也要弱一些。”但他也觉得,交际的能力好训练,但自己受过专业练习,拥有较深的考虑广度和深度,这种思维模式反而不太好培养,可以发挥出“后劲”来。“但,面对存活问题,又不能不去适应社会,后劲要发挥出来也得有首要条件。”

  “搜遍了国家公务员的网站,职位几乎都是有专业限制的,大家只能报那些无专业限制的部门,再一看,这类职位每一个只招一个人,都有好几千人报名。”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的王一对记者说,“再看那些理工科和小语种的对口职位,报录比常常还不到十分之一,就感觉大家是没专业的人。”

  不做研究是生活所迫:“至少要过十年没尊严的生活”

  “我最想去的是财经类媒体或当公务员。”孙晓表示,中文系的对口职业是媒体、老师、公务员,但在上海,本科生毕业一般只能做初中或小学老师,高中老师都需要研究生学历。公务员招录则更多面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,今年“国家公务员考试”只有15%%的职位招录应届毕业生。她感觉“实在不可以就工作两年再去,或者有机关单位招储备人才的,先去没编制地干两年。”

  在孙晓看来,班里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直研或考研。基本上比较活跃、叫得出名字的都直研了,但其中真的想做学问的并不多,“潜心学术的牛人”在十个以内,其中还包含好几个有家学渊源的。她猜测可能有几个缘由:系里不少学生是外地的,研究生要落户上海很容易;做老师的话,研究生可以去高中;研究生期间,还可以多考几个证,多实习,或许还会有更好的机会;有些同学还比较迷茫,没想好将来做什么,就想用研究生阶段缓冲一下。如此一来,硕士对于大部分人来讲,只不过一个跳板,为争取更多时间,将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做筹备。

  “假如不是一直喜欢,喜欢到可以真的废寝忘食的话,做学术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。”汪北辰说,“男性要养家糊口呀,这是第一位的。当学术难以满足谋生的最低需要时,面对现实的需要,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去选择。”在他所在的院系,教授做一个长达数年的项目,总是只能申请到一二十万元经费。

  《报告》显示,博士生求职的专业有关性较硕士生高,硕士生专业有关性较本科生高。王一觉得,读到博士,要承受生活、学术的双重巨大重压,每一个月的补贴在大城市根本没办法保持生活,也不可以像理工科学生一样读研时就能做项目赚钱,还要靠家供养,读完将来,年龄大了,也没太多可以改行的机会了。“对于家困难的同学来讲,博士毕业,却还只能得到普通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,至少要过十年没尊严的生活。”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