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身为爸爸妈妈的你,三观太正就输了

   日期:2025-01-31     来源:www.plxgn.com    浏览:379    
文章简介:三观太正的你,或许正在与孩子的距离愈加远!1在高铁上看到一对父子。爸爸一直跟儿子讲成功学,从马云、任正非讲到王健林,告诫儿子要认真学习,不可以一事无成。
三观太正的你,或许正在与孩子的距离愈加远!

1
在高铁上看到一对父子。

爸爸一直跟儿子讲成功学,从马云、任正非讲到王健林,告诫儿子要认真学习,不可以一事无成。儿子开始在玩手游,后来索性假装睡觉。

其他人都能看出来,他在爸爸面前竖起了一道屏障,他们之间是隔绝的,爸爸非常急,像一团火,儿子冷淡,像一块冰。

这是不少为人爸爸妈妈者的痛。那个婴儿期,把你当作全世界的孩子,你每天见他,为他出钱出力,操心着急,却不知什么时间,已经失去了他。他的世界你进不去,你的话题他不关心。

这种心理上的失去,比真的的失去,更叫人没有办法。你明明还爱他,对他充满期待,却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无法改变他,甚至你越用力,他离你越远。

教育到底出了那些问题?明明都是尽职尽责的爸爸妈妈。

教育界的金句“伴随是最好的爱”,害得不少职业女人对孩子说对不起,甚至离职回家做全职太太。其实只有伴随远远不够。假如你的伴随像监狱和牢笼,伴随越多,孩子越差。

大家容易将伴随错误地理解为守护,其实伴随不止是一个时间定义,而是交流的水平。交流的水平好,伴随一小时胜过守护10小时。

通畅的交流与交流是所有关系的基础,没交流的关系是在心理上的彼此失去。

2 林真理子的小说《平民之宴》近期在父母圈传得很热门,触痛了在教育上兢兢业业却走入死胡同的父母。

小说里的由美子是一个全职母亲,对儿子寄予厚望,送他读很好的学校,上非常贵的培优班,风雨无阻地为孩子送上热乎乎的便当。读高中的儿子翔,却不想上学离家出走。

由美子什么时间开始失去儿子?当翔首次期望像一个成年人,好好跟妈妈谈谈开始。

翔告诉妈妈,自己不想做其他人眼里的成功人士,只想当个平凡的打工仔。由美子正义凛然而又痛心疾首地说——一事无成?开什么玩笑,大家如此的家庭根本不可能出如此的人。你姥爷是大夫,你父亲早稻田毕业,就连你妈,也是上过大学的人……

当孩子终于鼓足勇气,向爸爸妈妈露出柔软的疼痛与脆弱的伤口,他们期待的不是被嘲讽、被教育,而是被理解、被认同。这方面,太多父母输在过分认真、三观太正上。

一个做儿童教育的朋友跟我说过一个故事。有一天他13岁的女儿说:“我想自杀。”

他淡定地回答:“活着确实辛苦。不过,青少年自杀是要上社会新闻的。大伙都会猜测大家虐待你,是狠心又愚蠢的狼妈虎爸。父亲可能连工作都得丢,毕竟我是老师。唉,又无法跟人讲解,我只不过尊重女儿的选择,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……”

他认真的可怜样儿把女儿逗笑了。

后来女儿说,感觉我们的爸爸妈妈非常牛。她同桌也跟爸爸妈妈说过要自杀,爸爸妈妈发疯似地骂他,他妈边哭边打了她一个耳光。

他女儿现十八岁,跟他无话不谈。他非常自豪,告诉我,真的成功的家庭教育,是孩子即便到了青春期,还想跟爸爸妈妈好好说话。

家庭教育的本质,不是教化,是交流与理解。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,温暖有爱;了解聆听的爸爸妈妈,也懂教育。

3 有个亲戚的孩子,高中恋爱,离家出走了。找回来将来,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到了冰点。爸爸妈妈找我,委屈地说对女儿的教育尽心尽力,好话说尽。我说你们的交流出了问题,她妈妈睁大双眼说:“如何可能?我天天都跟她说,要认真学习,嘴皮都磨破了。”

可这不是交流,是单方面的说教。真的的交流,是像最贴心的朋友一样:你的所有我都懂,你的不好我接纳。

中国爸爸妈妈最大的问题是“大主角”意识太强,三观极正,永远一副我比你懂、我比你高级的脸。

甚至一激动,连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这种近于诅咒的话都说得出来。

孩子是将来,而爸爸妈妈是过去。教育的首要条件,是认可与跟随。假如他不认可你,你就无法教育他。而想获得孩子的认可,你第一要认可你的孩子。

讲认可这个问题,不少父母有一个困惑——他的想法那样蠢,我也认可吗?

当然。

无论多不靠谱的想法,他想跟你讲,就是跟你亲,你唯一的选择是珍惜这种信赖。

4
我儿子小学的时候,想把一个欺负他的同学杀了。看他气得脸都歪了,我

立刻说:“他这么坏,全班人都想把他杀了吧?”。

“妈,你太纯真无邪了,还有好几个女孩喜欢他呢。”

“哇,如何个喜欢法儿?”

那天的谈话,从他想杀人开始,到害臊地跟我说喜欢班里一个会唱歌的女孩结束。

后来他跟那个欺负过他的男孩成了朋友,自豪地宣布,学会了跟爱打架男孩相处的诀窍。

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表露出的脆弱不堪、阴暗不甘,是撒娇,试探,发泄,更是他们独特的交流方法。每一个人的成长,都要历程无数次心理地震,爸爸妈妈不可以做他们的后盾,他们就会慢慢关闭交流这扇门。

少时,你不想听他说“混账话”,将来,可能就永远听不到他说真话了。

任何事讲三观,永远摆一副大伙长脸孔的人,最大的问题是永远不相信我们的孩子。总感觉少说一句,孩子就变坏。

可世上的事就是那样奇怪,你越担忧他学坏,他越学坏。由于即便孩子,也讨厌永远被压抑、被概念。就像《平民之宴》里的废柴儿子,当妈妈坚定地觉得世上只有一种成功、一种生活时,他的所有离经叛道,其实是为了向爸爸妈妈证明,我可以过另一种生活。

常常有人谈论穷养富养的问题,其实原生家庭的好,不在于物质,而是平等与信赖,是交流的顺畅与彼此的理解。

能放胆地在爸爸妈妈面前坦露阴暗面的孩子困难变坏。他们相信爱,了解爱,生活自然而然地向着光明那方。

他们不会把挫折当成失败,由于从爸爸妈妈那里,他们得到了做我们的底气:无论你是哪种人,都不会失去被信赖的权利;你的生活,不是被某一次考试,某一次成败概念的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